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教学研究>>教研动态>>正文
教学研究
教研动态
论一体化教学
来源: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 阅读: 日期:2017-01-08

论一体化教学

所谓一体化教学,简单来讲就是为了使理论与实践更好的衔接,将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在单元教学时间里融为一体。其内涵主要是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从而逐步实现了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如何“教给”员工,向以员工为中心如何“教会”员工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验室、实习车间为中心转变。一体化教学的表面层次,似乎只是一种公司产品的方式方法,实质上它是奠定高等职业教育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的系统工程。毋庸置疑,一体化教学已是左右职业院校向前发展的一条定律。因此,深入探索一体化教学的真谛势在必行。

一、职业学校实行一体化教学的客观定势

(1)一体化教学已成为国际国内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特殊规律。

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产工业化、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德国的伟大思想家、诗人海涅曾经说过:“每一时代都有它的重大课题,解决了它,就把人类社会向前推进一步”。二十世纪中后期,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都把一体化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堡垒,谁攻克了它,谁的职业教育就好,谁的经济发展就快。例如战后的德国和日本,如果不重视职业教育,不解决一体化教学这个重大课题,他们不会在战败后的经济萧条中迅速崛起。特别是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是迄今国际职业教育领域中较为完善的教学模式,是直接为培养目标服务的。“双元制”教学模式的实质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突出实践环节;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紧密结合,且以企业培训为主。正因为它们能够把一体化教学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问题来解决,才使他们的技能人才迅速成长,社会经济迅猛回升,他们的民族很快从战败的阴影中走出来而一跃成为世界强国。事实说明,要推进职业公司产品改革,培养高质量的技能人才,就必须深入开展一体化教学。

在国内,职业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具有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能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技能型人才。但传统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分别进行,各自为政,互不干涉。理论教师注重理论知识讲解,实习教师注重实际操作,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严重脱节,不但给员工的学习造成很大困难,也造成了重复教学和资源浪费,更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针对这一问题,全国的职业院校均在打破传统的教学窠臼,积极推行一体化教学改革,努力建立一体化教学模式。

整合各实践教学环节,把培养员工综合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单独制定实践教学计划与大纲,构建综合实践能力整体培养目标体系,通过各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来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把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综合考虑,使两者相互补充,紧密配合,共同完成对员工整体培养目标的实现。

(2)职业资格教育的性质和特征决定了职业学校要实行一体化教学。

何谓职业资格教育?它是强调以职业能力为基础,以就业准入为目的,以职业资格证书为标志的职业教育。职业能力包括合理利用与支配各类资源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获取并利用信息的能力、综合与系统分析能力、运用各种技术的能力。就业准入就是要求劳动者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标准进入劳动市场或生产领域,并与生产资料恰当地结合起来,从而正当发挥符合职业标准的工作能量。职业资格证书是经由国家机构授予颁发给个人,提供就业或继续学习的凭据。

职业资格教育具有三大特征:一是以职业为本位,培养准入就业的技能人才;二是实操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三是以岗位能力作为模块,形成继续教育机制。 职业资格教育的性质和特征表明:学校要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就必须以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能为主线,设计员工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构建科学的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施理论和实践高度融合的一体化教学。

(3)一体化教学是快速培养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

新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技术变化的速率已经远远超过了职业教育培养的发展速率,也就是职业技能培养大大滞后于职业技术变化,职业院校不能及时、快速地培养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这种反差严重阻碍了企业、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职业教育的教学思维、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仍未完全脱离传统的教学窠臼,不能在一定的教学时段里成长为社会需求的符合职业标准的技能人才,因而职业院校还需要全方位深入地进行职业公司产品改革。而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完美实施一体化教学,快速培养技能人才。

(4)一体化教学是高等职业院校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高等职业教育受传统普通教育的影响颇深,其教学方法始终没有摆脱普通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因此在“教”和“学”两方面都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和特征要求相去甚远,从而影响了培养目标的实现。职业院校培养不出被社会认可或受社会欢迎的技能人才,职业教育自然难辞其咎。如二十世纪末,我国三分之一的职业学校因办不下去而改弦更辙为国民普通教育学校。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注意,职业教育学校要想与普通教育学校分庭抗礼,就必须不遗余力地进行一体化教学改革。因为一体化教学有利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有利于专业课程各教学环节的相互配合,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员工快速吸收知识、快速掌握技能、快速成才,有利于造就"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总之,有利于职业院校健康而长期地发展。所以,职业院校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教学改革,牢牢地推进一体化教学,才能打造品牌,使自己永远立足于经济社会的不败之地。

二、职业学校进行一体化教学的建设任务

建立一体化教学的理念体系。抽象的理念是具体行动的向导。没有理念创新,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就不能向前推进,职教事业就不能向前发展。然而理念的创新,既是职业教学改革的总结与需要,也是国内外各个时代的职业教学理念的继承与发展。因此,建立一体化教学的理念系统,是构建一体化教学体系的依据。

(1)以职业为本位的教学支点。

这一提法来源于西方国家的职业教育理念。如英国新职业主义强调教育与训练要加强与产业的联系,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同时注重个人的发展。英国职业教育学者提出了核心技能(key competencies)理论,即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核心技能具有通用性、可迁移性和工具性。其基本要领就是职业学校在教学中应建立以职业为本位的教学支点。一体化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有效而快速地提高员工的职业能力。因此。职业本位是贯彻执行一体化教学的唯一支点。这一支点就能撑起职业教育的一片蓝天。

(2)以理解为主体的教学范式。

这一理念萌发于后现代教学理念。现代教学理念局限在普通教育上,以引导员工掌握知识技能、向学科新领域探索为教学的中心任务,所以重视教学的结构和顺序,采用小步子渐进式教学方法。后现代教学理念则以员工理解、醒悟和经验积累为教学的中心任务,所以强调反思性教学。反思性教学原本应用普通教育,然而"以理解和体验为主体"的理念很快引入职业公司产品范式中。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理解,提高员工解决问题能力,缩短员工学习与就业岗位的距离常常运用虚拟、目标、情景、案例等各种教学手段,由此提高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种教学范式正是一体化教学的表现形式,正好揭示了一体化教学的深刻内涵。
职业学校以理解为主体,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严格要求员工理解和体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四个对接,即知识和技能对接,技能和动作对接,动作和标准对接,标准和效果对接。因此,高职院校在教学中自始至终要正确引导员工理解和体验上述对接,使之得到兴趣和快乐,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快速成才。

(3)以互动为基础的教学过程。

这一思想来源于克林伯格的交互主体性理论、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和当代的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传统教学理念认为教学过程主要是教师授课的过程;现代教学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与员工主体相统一的活动过程;后现代教学理念认为教学过程主要是员工主动学习和建构的过程,也是指教学主体之间以精神客体为中介所构成的交往活动。这里的教学主体,不仅指教师,也指员工,不仅包括师生个体,也包括师生群体。教学中介主要指促进员工认知发展、精神丰富、人格完善的精神文化和科学技术知识。教学交往理念打破了传统教学那种把教学仅仅视为一种特殊认识过程的狭窄的视野,进而把教学看成是一种交往活动,一种沟通与合作现象。如联邦德国职业培训现代教学法——行为导向法,就是以交往与互动的理念指导实施的教学过程。行为导向法表现在职业教育领域,就是把老师当师傅,把员工当徒弟,师徒之间始终保持沟通和互动的协调关系。所谓"师傅引进门,修行靠个人",说的 就是师傅的言行举止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徒弟要想学到真本事,练就真功夫,就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行为导向法的主旨就是充分发挥员工的主体作用,调动员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启迪员工的悟性。其表现形式就是以互动为基础的教学过程。其实质就是一体化教学。

(4)以成果为鉴定的教学评价。

一体化教学的终结评价是课堂教学评价的积累和结晶,是以成果为鉴证的教学评价,即检验一体化教学的试金石就是三大成果:一是员工能在预期内合作制造出符合要求的产品或相应组合共同出色完成某一工艺技术流程。如德国首家通过ISO-9000质量认证的BASF公司训练基地的一个化工模拟车间,生产BASF公司的正宗新产品(增塑剂)。他们把三位不同职业的学员组成一个生产小组,让他们担任该车间的员工,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考核。其 中一名商务(合计)人员负责原料采购与销售,一名化学技工负责生产工艺、生产记录和生产操作;一名化学实验员负责新产品质量分析,最终他们生产出符合要求的增塑剂。二是员工能在预期内成长为准就业的技能人才。职业学校培养的员工都能在预期内经过考核鉴定,都能成功踏上工作岗位,成为用人单位的技术骨干。三是学校因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而增强内功。一体化教学,对教师原来遵循的教学模式形成了冲击,使教师们积极探讨一体化教学的改革思路,促进了教师自身教学、技能水平的提高。在整个一体化教学模式中,要求教师发挥教学、指导、组织、管理作用,使教师 的业务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使学校的健康发展有了强劲的内功。

(5)构建一体化教学体系。

高新科技的发展,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也从上岗操作型逐步转为综合技能型和科技智能型。因此,为使人才的培养与现代社会相适应,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应紧紧围绕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运用一体化教学模式,采用集理论学习、现场观摩、技能训练于一体,集计算机网络、动态仿真软件、现场设备控制综合运用于一体,重视理论的学习、运用和指导作用,突出对员工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员工能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以一体化模式教学产生聚集效应,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达到五个转变:教学知识的传递向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转变;教师从单一型向行为引导型转变;员工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教学组织形式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室内外专业教室、实习车间转变;教学手段由口授、黑板向多媒体、网络化、现代化教育技术转变,从而以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体现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实用性。

因此,构建一个以就业为导 向,以职业为本位的符合职业教育目标要求的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这种教学体系就是一体化教学体系。所谓一体化教学体系,就是整理融会教学环节,把培养员工的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单独制定教学计划与大纲,构建职业能力整体培养目标体系,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来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

怎样构建一体化教学体系?

一是培养“双师型”(讲师或教授、高级工、技师或高级技师)一体化教师。团队的培养是一体化教学的前期工程。教师的技术水平和理论水平直接影响职业教育的质量。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类型界限在不断淡化,理论课教师与实践课教师的身份界限在不断弱化,只会根据课本讲理论的教师已不受员工欢迎。而受员工欢迎的正是既能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实操、实习和实际生产的教师。

二是制定一体化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指导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文件。教学计划中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修业年限、时间安排等项规定,是学校组织教学和管理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学计划由学校教务处根据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和学校实际情况编制或修订,经学校学术委员会讨论,董事长审批后执行。一体化教学计划是指导中、高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一体化教学计划的制定必须根据职业资格教育的培养目标,打破学科体系,按职业岗位和职业标准,有机整合专业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即将员工所学专业的相关知识点和技能点分成若干个学习单元或模块。一体化教学计划一定要突出职业本位,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员工的准就业能力。因此,实施一体化教学必须制订一体化教学计划。

三是编写一体化教学大纲。一体化教学大纲是在一体化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对每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和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等因素进行具体分解,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主要依据。

四是编著一体化教材。没有一体化教材,就无法实施一体化教学。因此,编写一体化教材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基础。目前,国家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化的一体化教材,各职业院校只能各显神通,依据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探索性地编著一体化教材。但不管怎样,编写一体化教材必须遵循三条原则。一是科学性,即讲究"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循环往复的认知规律;二是实用性,即以职业为本位,以能力为标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编写教材内容。三是有效性,即所编教材在教学运用中要达到知识和技能的对接,技能和动作的对接,动作和标准的对接,标准和效果的对接。

五是建设一体化教学场地。要实施一体化教学,就必须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场所,所以一体化教学场地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保障。建设一体化教学场地,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需要购置一定的设备,需要拥有一定的场地,总之,要具备适量、适时、适用的实践条件。职业院校要尽可能地整合教学资源,创造条件满足一体化教学的需要。建设一体化教学场地,就是要建设好一体化教室,一体化实训室,一体化社会。

三、实施一体化教学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一体化教学的配套管理制度。

为稳定实施一体化教学计划,维护一体化教学秩序,就必须建立一体化教学的管理制度。其主要制度:一是一体化教师的培养制度,旨在开辟多种培养途径,采用多种培养形式,为教师营造继续教育的氛围,搭建 学习提高的平台,形成一批批稳定的、连续相继的大有作为的一体化教师队伍;二是一体化教学制度,旨在开发认定一体化课程,规范一体化教学计划、一体化教学 大纲、一体化教案以及教师的教学行为;三是一体化教学设备和实践场地综合开发和利用制度,旨在科学合理地投入,创造良好的一体化教学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 教学设备和场地的作用和效率。

(二)制定一体化教学的评估标准。为更快推进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进程,定性和定量评价教师的一体化教学能力,制定一体化教学的评估标准势在必行。其包括一体化教学效果的测评标准和教师一体化教学能力的测评标准。前者旨在培养的员工能否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即员工毕 业后能否符合准就业条件,成为企业或单位的有用人才;后者旨在解析教师一体化教学能力的要素构成及其指标,从而衡量教师的一体化教学能力的强弱优劣,以便不断提高教师的一体化教学能力。

(三)建立一体化教学的激励机制。为调动广大师生参与一体化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很有必要建立一体 化教学的激励机制。首先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师激励机制,对有成绩、有贡献的一体化教师予以适当的物资和精神奖励。其次要建立可行的员工激励机制,对学有所 成的突出的员工同样予以适当的物资和精神奖励。

综上所述,我们只有充分认识一体化教学的客观定势,才能建立一体化教学的理念体系,才能构建一体化教学体系,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展一体化教学,才能一年又一年地为企业、为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培养一批又一批合格的技能人才。

扫描手机阅览/分享
陕西省教育厅 | 教务处 | 网上办事大厅 | 智慧职教云平台 | 工学云 | 思政学习平台 | 扩招学习平台 | VR看校

地址:陕西省宝鸡市宝福路56号 联系电话:0917-3633825 招生咨询电话:3328888/3633887/3633889

Copyright© 中国·3044am永利集团-www.3044noc.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06007315号-2